根際(rhizosphere)和葉圈(phyllosphere)的區別

根際和葉際的關鍵區別在於根際是植物根系周圍的土壤區域,它受根系分泌物和相關微生物的影響,而葉際是為微生物提供棲息地的地上植物部分的表面。...

根際和葉際的關鍵區別在於根際是植物根系周圍的土壤區域,它受根系分泌物和相關微生物的影響,而葉際是為微生物提供棲息地的地上植物部分的表面。

根際和葉面是與植物相關的兩個區域。根際是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區域。此外,它還受到植物根系、根系分泌物和相互作用的微生物(即根微生物群落)的影響。葉面層是植物表面微生物的總稱。根際和葉面都對植物有益。這兩種微環境對植物起著不同的作用。

目錄

1. 概述和主要區別
2. 什麼是根際
3. 什麼是葉圈
4.根際和葉圈的相似性
5. 並列比較-根際與葉圈的表格形式
6. 摘要

什麼是根際(rhizosphere)?

根際是受植物根系影響的土壤區域。在這種微環境中,植物、土壤和微型動物之間存在著重要的相互作用,促進了植物的生長。根際微生物群落因土壤類型而異。主要由促進植物生長的根瘤菌和菌根組成。因此,根際微生物應成為土壤養分管理的重點。

根際(rhizosphere)和葉圈(phyllosphere)的區別

圖01:根際

此外,植物根際在化學和物理上都與土壤不同。植物分泌物是影響根際定殖菌生長的主要因素。這是因為植物分泌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維生素等是植物特有的,它們對根際及其微生物有很大的影響。然而,根際微生物對植物有益。這些微生物通過增加植物可獲得的土壤養分來促進植物生長。此外,它們還能保護植物免受根部病原體的侵害。此外,根際微生物參與植物生長激素的產生。

什麼是葉圈(phyllosphere)?

葉面層是為微生物提供棲息地的地上植物部分表面。一般來說,葉圈是指生活在葉表面的微生物。但是,在深層意義上,這個術語指的是微生物所居住的植物的全部地上表面。因此,根據植物部分對葉圈進行了細分。它們是莖層(莖)、葉狀層(葉)、花層(花)和果層(果實)。韌皮層主要是細菌、酵母和真菌。它們對陽光、溫度和溼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葉面微生物種群密度隨葉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分生組織附近可以看到較高的種群。

根際(rhizosphere)和葉圈(phyllosphere)的區別

圖02:植物微生物群落

大多數葉面微生物並不直接參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但是,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致病的。有益的微生物通過產生植物生長激素和保護植物免受病原體的侵害來促進植物的生長。此外,植物上的致病微生物成為食物中毒和植物疾病在植物間傳播的原因。

根際(rhizosphere)和葉圈(phyllosphere)的共同點

  • 根際和葉面是植物與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兩個區域。
  • 這兩個區域都有利於植物生長,因為促進植物生長的微生物棲息在這兩個區域。
  • 此外,這些區域通過產生植物生長激素和保護植物免受病原體侵害來促進植物生長。

根際(rhizosphere)和葉圈(phyllosphere)的區別

根際是指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區域。在這個地區,微生物活性很高。這裡指的是地面上的植物表面,特別是葉層表面。在這一地區,大多數微生物不參與植物的生長和功能。所以,這就是根際和葉圈的關鍵區別。此外,根系分泌物影響根際微生物群落,而葉分泌物影響葉際微生物群落。因此,這也是根際和葉圈的區別。

下面的信息圖提供了更多關於根際和葉層之間差異的細節。

根際(rhizosphere)和葉圈(phyllosphere)的區別

總結 - 根際(rhizosphere) vs. 葉圈(phyllosphere)

根際是植物根系周圍的土壤區域。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微生物受到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響。此外,大多數根際微生物是植物生長、促進細菌和菌根。它們促進植物生長。另一方面,葉圈是指一種植物在地上的總表面,其上棲息著微生物或附生植物。葉面微生物生活在葉片分泌物的影響下。因此,本文總結了根際和葉圈的區別。根際和葉面微生物都對植物有益。此外,它們還為植物提供養分,控制病原體,提高抗病能力等。

引用

1.“葉狀螺旋體-土壤微生物學。”BrainKart,可在這裡找到。“葉綠圈”。葉綠體-科學直接主題概述,可在這裡查閱。
2“葉綠圈”。葉綠體——科學直接主題概述,

  • 發表於 2020-10-16 18:41
  • 閱讀 ( 43 )
  • 分類:科學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普爾文努斯(pulvinus)和葉柄(petiole)的區別

葉柄和葉柄的主要區別在於,葉柄是葉基部的一種小的膨大物,有利於葉的運動,而葉柄是連線葉片和莖的葉柄。 葉柄和葉柄是植物中兩種重要的結構。這兩種結構都與植物葉片有關。葉脈是葉柄與葉和莖連線處的一個小腫...

  • 發佈於 2020-09-21 01:39
  • 閲讀 ( 37 )

細菌葉綠素(bacteriochlorophyll)和葉綠素(chlorophyll)的區別

...物有葉綠素,而無氧光養生物有細菌葉綠素。細菌葉綠素和葉綠素在整體結構上相似。但它們在環周圍的替代物以及植物尾巴的長度和替代物上有所不同。有四種類型的葉綠素,而有七種型別的細菌葉綠素。 目錄 1. 概述和主要...

  • 發佈於 2020-10-02 03:01
  • 閲讀 ( 54 )

共核細胞(coenocytic)和異毛(heterotrichous)的區別

...的,而另一部分是直立的。前列腺系統產生大量的光合和根際絲。直立系統是由前列腺系統發育而成,具有許多光合分支。 圖02:異毛 在某些藻類中,匍匐枝完全發育,而在某些藻類中,這兩個系統都很發達。在綠藻中,異毛...

  • 發佈於 2020-10-06 11:18
  • 閲讀 ( 56 )

莖卷鬚(stem tendril)和葉卷鬚(leaf tendril)的區別

...學物質敏感。這種能力幫助他們找到成長的方向。莖卷鬚和葉卷鬚在許多攀緣植物中可見。 目錄 1. 概述和主要區別 2. 什麼是莖卷鬚 3. 什麼是葉卷鬚 4. 莖卷鬚與葉卷鬚的相似性 5. 並列比較-莖卷鬚與葉卷鬚的表格形式 6. 摘要 什...

  • 發佈於 2020-10-15 00:46
  • 閲讀 ( 55 )

羽狀(pinnate)和掌狀(palmate)的區別

...脈從葉基部延伸到葉頂的脈序模式,而掌狀葉則是由葉柄和葉片結合處的一個點輻射出幾個主脈的脈序模式。 脈序是葉的一個重要特徵,可以用來鑑別植物。它是葉脈的排列(初級、次級和第三級葉脈)。主靜脈或主靜脈是單...

  • 發佈於 2020-10-15 08:28
  • 閲讀 ( 45 )

內共生(endosymbiosis)和共生(symbiosis)的區別

...內共生與共生的關鍵區別在於,內共生是一種描述線粒體和葉綠體如何進入真核細胞的理論,而共生是兩種不同生物之間長期存在的相互作用。 生態系統中的有機體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共生是兩個不同物種共同生活的相互...

  • 發佈於 2020-10-15 21:05
  • 閲讀 ( 51 )

托葉(stipule)和腋芽(axillary bud)的區別

...托葉是葉基部的兩個葉狀附屬物之一。同時,腋芽是在莖和葉柄形成的角之間的芽或小突起。 根、莖和葉是植物的主要部分。除了這些主要部分外,植物還有不同的結構,以不同的方式幫助植物。腋芽和托葉就是這兩種植物結...

  • 發佈於 2020-10-16 10:00
  • 閲讀 ( 34 )

白葉枯病(bacterial leaf blight)和細菌性葉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的區別

...裡查閱。Ya**in,Sumera等人。“水稻白葉枯病的生物防治和根際銅綠假單胞菌BRp3產生的次生代謝物分析”,微生物前沿,Frontiers Media S.A.,2017年9月26日,可在此處查閱。2Ya**in,Sumera等人。“水稻白葉枯病的生物防治和根際銅綠假...

  • 發佈於 2020-10-17 02:25
  • 閲讀 ( 38 )

線粒體dna(mitochondrial dna)和葉綠體dna(chloroplast dna)的區別

...內,而葉綠體DNA則存在於植物細胞的葉綠體中。 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真核細胞中兩種重要的膜結合細胞器。線粒體是細胞的動力。另一方面,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被認為是透過內共生從原核細胞分化...

  • 發佈於 2020-10-21 07:12
  • 閲讀 ( 39 )

線粒體(mitochondria)和葉綠體(chloroplast)的區別

...真核細胞中進行植物和藻類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是真核細胞中的兩大細胞器。事實上,它們是真核細胞的細胞發生器。這兩種細胞器和共生細菌細胞有一些共同的結構特徵,如自我複製的能力,環狀DNA和類似...

  • 發佈於 2020-10-21 09:23
  • 閲讀 ( 56 )
洛初秋
洛初秋

0 篇文章

作家榜

  1. admin 0 文章
  2. 孫小欽 0 文章
  3. JVhby0 0 文章
  4. fvpvzrr 0 文章
  5. 0sus8kksc 0 文章
  6. zsfn1903 0 文章
  7. w91395898 0 文章
  8. SuperQueen123 0 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