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

在經濟發展方面,過去40年左右的時間主要是所謂的出口帶動增長或促進工業化的出口戰略。當一個國家透過從事國際貿易尋求經濟發展時,就會出現出口導向型增長。...

什麼是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an export-led growth strategy)?

在經濟發展方面,過去40年左右的時間主要是所謂的出口帶動增長或促進工業化的出口戰略。當一個國家透過從事國際貿易尋求經濟發展時,就會出現出口導向型增長。

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取代了許多人認為是失敗的發展戰略的進口替代工業化模式。雖然以出口為導向的發展戰略在德國、日本、東亞和東南亞取得了相對成功,但目前的情況表明,需要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關鍵要點

  • 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是一個國家透過向國際貿易開放來尋求經濟發展的戰略。
  • 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的反面是進口替代,即各國透過發展自己的工業努力實現自給自足。
  • NAFTA was an example of a new model of export-led growth whereby Mexico became a base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 to set-up low-cost production centers and to provide cheap exports to the developed world.

理解出口導向型增長

進口替代國家透過發展自己的工業實現自給自足,以便與出口國競爭的努力,在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之後一直到1970年代左右,成為一種主導戰略。經濟崩潰後有效需求的下降導致全球貿易從1929年到1934年下降了66%。 在這種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世界各國實施了進口關稅和配額等保護主義貿易政策,以保護本國產業。二戰後,一些拉美國家以及東亞和東南亞國家有意採取進口替代戰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和日本都促進了它們在國外市場的出口,認為更大程度的開放將鼓勵生產技術和技術訣竅的傳播。

然而,戰後開始了一個突出的趨勢,即以出口促進戰略的形式進一步開放國際貿易。戰後,德國和日本在利用美國的重建援助的同時,都拒絕了保護幼稚產業不受外國競爭影響的政策,而是透過低估匯率促進其在國外市場的出口。 人們相信,更大程度的開放將鼓勵生產技術和技術訣竅的更廣泛傳播。

隨著戰後德國和日本經濟的成功,加上對進口替代模式失敗的信念,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在20世紀70年代末變得突出起來。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新機構使援助依賴於各國**開放外貿的意願,從而有助於推廣這一新模式。 到了1980年代,許多早先奉行進口替代戰略的發展中國家現在開始實行貿易自由化,轉而採用出口導向型模式。

出口帶動增長的時代

從1970年到1985年,東亞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採用了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並取得了經濟上的成功。雖然低估的匯率使出口更具競爭力,但這些國家認識到,如果它們想在汽車**業和電子行業競爭,就更需要獲得外國技術。東亞四小龍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它們獲得了外國技術,並與競爭對手相比實施了這項技術。這些國家獲取和開發技術的能力也得到了外國直接投資的支援。

東南亞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效仿東亞四小龍,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也是如此。墨西哥的經驗或許是這一新一輪出口導向型增長的最好縮影,墨西哥的經驗始於1986年的貿易自由化,後來導致了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成立。

出口帶動增長的例子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為新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的模板。發展中國家的新模式不是利用出口促進促進國內工業的發展,而是成為跨國公司建立低成本生產中心向發達國家提供廉價出口的平臺。雖然發展中國家從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技術轉讓中獲益,但這種新模式損害了國內工業化程序。

隨著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這一新的模式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更大的拓展。2001年中國加入WTO,出口帶動型增長是墨西哥模式的延伸。 然而,中國比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國家更成功地利用了國際貿易更加開放的好處。或許這部分是由於中國更多地使用進口關稅、更嚴格的資本管制,以及在採用外國技術建設本國技術基礎設施方面的戰略技巧。不管怎樣,中國在2011年前後依賴跨國公司,當時中國52.4%的出口來自外資企業,這些企業佔貿易順差的84.1%。

最近,美中貿易戰的威脅使在華跨國公司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一方面,它們在中國的業務可能受到幹擾,投入可能不足。另一方面,遷移到其他低工資國家並不理想,因為越南和柬埔寨等國缺乏中國擁有的技術能力和人力資源。

快速事實

中國的GDP增長率從2010年的10.6%下降到2019年的6%。

儘管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各種形式的出口導向型增長一直是主導經濟發展模式,但有跡象表明,這種模式的有效性可能已經耗盡。出口模式取決於外國需求,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尚未恢覆成為全球需求主要供應國的實力。此外,新興市場目前在全球經濟中所佔份額要大得多,這使得它們都難以推行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並非每個國家都能成為凈出口國。看來需要一個新的發展戰略,一個鼓勵內需和更好地平衡進出口的戰略。

  • 發表於 2021-06-15 00:21
  • 閱讀 ( 6 )
  • 分類:金融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虎崽經濟

...的增長模式,也被稱為“四亞洲虎”。因此,虎崽正利用出口來推動經濟增長,發展經濟。 印尼是最大的虎崽,越南是最小的。 關鍵要點 虎崽經濟體是東南亞五大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的經濟...

  • 發佈於 2021-06-06 21:06
  • 閲讀 ( 35 )
it157719
it157719

0 篇文章

作家榜

  1. admin 0 文章
  2. 孫小欽 0 文章
  3. JVhby0 0 文章
  4. fvpvzrr 0 文章
  5. 0sus8kksc 0 文章
  6. zsfn1903 0 文章
  7. w91395898 0 文章
  8. SuperQueen123 0 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