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诱导

博弈论中的逆向归纳是从问题或情境的终点,在时间上进行逆向推理的迭代过程,以求解有限的可拓形式和序贯博弈,并推断出一系列最优行为。...

什么是反向诱导(backward induction)?

博弈论中的逆向归纳是从问题或情境的终点,在时间上进行逆向推理的迭代过程,以求解有限的可拓形式和序贯博弈,并推断出一系列最优行为。

反向归纳法解释

自从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在1944年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将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以来,逆向归纳法就被用来解决博弈问题。

在博弈的每一个阶段,逆向归纳决定了博弈中最后一步的博弈者的最优策略。然后,根据给定的最后一个玩家的动作,确定下一个到最后一个移动玩家的最优动作。这个过程继续向后,直到确定了每个时间点的最佳操作。有效地,一个是确定原始博弈的每个子博弈的纳什均衡。

然而,从反向归纳中推断出的结果往往无法预测人类的实际游戏。实验研究表明,“理性”行为(如博弈论所预测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如蜈蚣游戏所示,非理性的玩家最终可能获得比反向归纳法预测的更高的回报。

在蜈蚣游戏中,两个玩家轮流有机会从不断增加的一罐钱中分得更大的份额,或者把这罐钱传给另一个玩家。奖金的安排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罐子被传给了对手,而对手在下一轮拿走了罐子,那么一个人得到的奖金会比他在这一轮拿走罐子时少一些。当一个玩家拿走藏宝时,游戏就结束了,这个玩家得到了较大的一部分,而另一个玩家得到了较小的一部分。

反向归纳示例

举个例子,假设玩家A先去,然后必须决定他是应该“拿走”还是“通过”这个藏品,目前的金额是2美元。如果他拿走了,那么A和B各得到1美元,但是如果A通过了,那么现在必须由玩家B来决定拿走还是通过。如果B通过,她得到3美元(即之前的2美元+1美元),A得到0美元。但是如果B通过,A现在可以决定是通过还是通过,以此类推。如果两个玩家都选择通过,他们每个人在游戏结束时都会得到100美元的回报。

游戏的重点是,如果A和B都合作,并继续通过,直到游戏结束,他们得到的最高支付100美元每个。但是,如果他们不信任另一个玩家,并期望他们在第一个机会“采取”,纳什均衡预测玩家将采取最低可能的索赔(在这种情况下为1美元)。

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在考虑了对手的选择后,没有一个玩家有动机偏离他选择的策略,表明第一个玩家会在博弈的第一轮就拿下**。然而,在现实中,这样做的玩家相对较少。结果,他们得到了比均衡分析预测的收益更高的收益。

用反向归纳法求解序列对策

下面是两个玩家之间简单的顺序游戏。其中包含player1和player2的标签分别是player1或player2的信息集。树底部括号中的数字是各点的收益。游戏也是连续的,因此玩家1做出第一个决定(左或右),玩家2在玩家1之后做出决定(上或下)。

Figure 1

像所有的博弈论一样,反向归纳法使用了理性和最大化的假设,这意味着玩家2将在任何给定的情况下使他的收益最大化。在任一信息集中,我们有两个选择,总共四个。通过消除玩家2不会选择的选项,我们可以缩小我们的树。这样,我们将用蓝色标记线,在给定的信息集中最大化玩家的收益。

Figure 2

在这个减少之后,玩家1可以最大化它的收益,因为玩家2的选择是已知的。结果是一个均衡发现由向后归纳的球员1选择“权利”和球员2选择“向上”。下面是解决游戏的均衡路径加粗。

Figure 3

例如,可以很容易地建立一个类似于上面的游戏,使用公司作为玩家。这个游戏可以包括产品发布场景。如果公司1想要发布一个产品,那么公司2会做些什么?公司2会发布类似的竞争产品吗?通过预测这种新产品在不同情况下的销售情况,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游戏来预测事态的发展。下面是一个如何模拟这样一个游戏的例子。

Figure 4

  • 发表于 2021-06-04 04:51
  • 阅读 ( 272 )
  • 分类:商业金融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和酶诱导剂(enzyme inducer)的区别

酶抑制剂和酶诱导剂的关键区别在于酶抑制剂通过与酶的活性部位结合来降低酶的活性。相反,酶诱导剂通过结合酶或增加基因表达来增加酶的代谢活性。 酶是催化活细胞中发生的生化反应的生物分子。它们通过降低活化能...

  • 发布于 2020-10-06 17:06
  • 阅读 ( 246 )

构成(constitutive)和诱导表达(inducible expression)的区别

构成表达与诱导表达的关键区别在于,构成表达是构成基因在恒定水平上的表达,诱导表达是诱导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基因包含合成蛋白质的遗传密码。它们是染色体的特定区域。为了生...

  • 发布于 2020-10-16 03:52
  • 阅读 ( 307 )

多能性(pluripotent)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区别

多能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多能干细胞是未分化的母细胞(来自胚胎等),它们具有天然的分化成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而诱导多能干细胞则是经过基因重编程的体细胞成体细胞特性类似于天然多能...

  • 发布于 2020-10-18 01:43
  • 阅读 ( 273 )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和电效应(electromeric effect)的区别

...可以观察到电光效应。 目录 1. 概述和主要区别 2. 什么是诱导效应 3.什么是电效应 4. 感应效应与电效应的相似性 5. 并列比较-感应效应与电效应的表格形式 6. 摘要 什么是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诱导效应是指一个化学键的电荷...

  • 发布于 2020-10-19 07:47
  • 阅读 ( 441 )

诱导的(inducible)和压抑性操纵子(repressible operon)的区别

关键区别-诱导型与抑制型操纵子 操纵子是基因组DNA的一个功能单元,它包含一组受单个启动子控制的基因簇。基因调控是通过诱导或抑制操纵子来实现的。操作子有两种类型:诱导性操作和抑制性操作。可诱导操纵子是一种...

  • 发布于 2020-10-20 18:24
  • 阅读 ( 391 )

诱导拟合(induced fit)和锁(lock)的区别

诱导拟合与Lock-and-key的关键区别在于,在诱导拟合理论中,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导致活性位点的形状改变为底物的互补形状。然而,在锁键理论中,酶的底物和活性部位在一开始是互补的。 酶是代谢反应的催化剂。因...

  • 发布于 2020-10-22 11:31
  • 阅读 ( 730 )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和共振效应(resonance effect)的区别

诱导效应和共振效应的关键区别在于,诱导效应是由于化学键的极化而产生的,而共振效应是由于单键和双键同时存在而产生的。 诱导效应和共振效应与原子有关。感应效应是由于分子原子中的感应电荷而产生的。然而,当...

  • 发布于 2020-10-23 03:30
  • 阅读 ( 1521 )

自发的(spontaneous)和诱导突变(induced mutation)的区别

自发的(spontaneous)和诱导突变(induced mutation)的区别 突变被称为有机体DNA序列的改变,这种变化会导致表型的改变,无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突变也可以是不影响表型的无声突变。突变对物种的进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根据突变...

  • 发布于 2020-10-24 03:00
  • 阅读 ( 281 )

向前地(forward)和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的区别

向前地(forward)和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的区别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基因相关的技术也在同一载体上发展,从而形成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这一类别下的不同技术可以解释。这些技术被用于测定和研究生物体的不同...

  • 发布于 2020-10-24 22:50
  • 阅读 ( 502 )

初级的(primary)和二次胚胎诱导(secondary embryonic induction)的区别

一次胚胎诱导和二次胚胎诱导的关键区别在于,一次胚胎诱导是胚胎早期发生的组织相互作用,产生神经管,而二次胚胎诱导是大多数动物胚胎中各种组织**的发育。 胚胎诱导是一个胚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组细胞诱导...

  • 发布于 2020-10-25 06:24
  • 阅读 ( 284 )
rmw76354
rmw76354

0 篇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