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指數移動平均

雙指數移動平均線(DEMA)是Patrick Mulloy在1994年1月的《股票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s&商品雜誌。其目的是減少技術交易員使用的價格圖表中出現的噪音。...

什麼是雙指數移動平均(dema)(a doubl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dema))?

雙指數移動平均線(DEMA)是Patrick Mulloy在1994年1月的《股票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s&商品雜誌。其目的是減少技術交易員使用的價格圖表中出現的噪音。

DEMA使用兩個指數移動平均線(EMAs)來消除滯後,因為一些交易者認為滯後是一個問題。DEMA的使用方式與傳統的移動平均線(MA)類似。當價格高於平均值時,平均值有助於確認上升趨勢;當價格低於平均值時,平均值有助於確認下降趨勢。當價格超過平均值時,可能預示著趨勢變化。移動平均線也用來表示支撐或阻力區域。

關鍵要點

  • 雙指數移動平均線(DEMA)是一種比普通指數移動平均線(EMA)對近期價格變化反應更快的移動平均線。
  • DEMA可以和其他移動平均線一樣使用,只要交易者明白這個指標會反應更快,並且包含更少的資訊,因為它已經平滑了兩次。
  • 減少滯後並不總是一件好事,因為滯後有助於過濾噪音。
  • 較長期的DEMA(例如超過100個週期)的反應將比較短期的DEMA(例如20個週期)慢。

雙指數移動平均值的公式為:

德馬=2×埃曼− EMA的位置:\begin{aligned}&DEMA=2\times EMA\u N\-\EMA\text{of}EMA\u N\\&amp\textbf{其中:}\\&N=\text{Look back period}\end{aligned}​德馬=2×埃曼​ − EMAN的EMA​哪裡:​

如何計算雙指數移動平均

  1. 選擇任何回溯時段,例如5個時段、15個時段或100個時段。
  2. 計算該時期的均線,這是均線(n)。
  3. 對EMA(n)應用具有相同回溯期的EMA。這給了一個平滑的均線。
  4. 將EMA(n)乘以兩倍,然後減去平滑後的EMA。
Doubl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雙指數移動平均值告訴你什麼?

儘管該指標被稱為雙指數移動平均值,但該方程不依賴於使用雙指數平滑因子。相反,該公式將EMA加倍,但透過減去平滑後的EMA來抵消滯後。由於方程的複雜性,DEMA計算比直接的EMA計算需要更多的資料。然而,現代電子錶格和技術圖表包可以很容易地計算DEMAs。

DEMAs比傳統的MAs反應更快,這意味著它們更有可能被日內交易者和搖擺交易者使用。投資者也可以使用它們,但由於許多長期投資者更喜歡在他們持有的資產中不那麼活躍,傳統的MAs可能會更好地發揮作用。

DEMAs的使用方式與傳統MAs相同。DEMAs還可以用來分析價格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的強度。交易者可能會觀察價格越過DEMA,或者如果使用多個DEMA(具有不同的回溯期),DEMA會相互交叉。DEMA也可能提供支援或抵抗。

主要是交易者觀察相對於DEMA的價格來評估趨勢方向和趨勢強度。當價格高於DEMA,並且DEMA正在上升時,這有助於確認上升趨勢。當價格低於DEMA,而DEMA正在下跌時,這有助於確認下跌趨勢。

基於上述情況,如果價格從下方向上方移動,可能意味著下跌趨勢已經結束,價格開始上漲。如果價格從上方跌破DEMA,這可能意味著上漲趨勢已經結束,價格將下跌。

交易者還可以在他們的圖表上看到兩個(或更多)具有不同回望期的dema。當這些線交叉時,就會產生貿易訊號。例如,一個交易者可能會在20個週期的DEMA超過50個週期的DEMA時買入。當20個週期回到50個週期以下時,他們就會賣出。這是一個簡化的例子,但DEMA交叉是交易者可以使用的另一種策略。

最後,交易員可以使用DEMA標記潛在的支援和阻力區域。由於水腫反應迅速,這可能並不總是有效的。如果將DEMA或任何移動平均值視為潛在支援或阻力,則務必確保MA在過去確實提供了支援或阻力。如果***過去沒有履行這一職能,將來很可能不會。

雙指數移動平均線(dema)與三指數移動平均線(tema)之差

顧名思義,雙均線包括均線的均線。三重均線(TEMA)有一個更複雜的計算,包括一個均線,一個均線,一個均線。我們的目標仍然是減少滯後,三倍均線的滯後甚至比雙均線還要小。

雙指數移動平均法(dema)的侷限性

移動平均線在趨勢性市場中往往表現良好,但在價格波動或區間波動時,它提供的資訊很少。在這種時候,價格會頻繁地在MA或DEMA之間來回波動。短暫的價格波動不太可能產生有利可圖的貿易訊號。

在某些情況下,減少滯後可能是好的,比如當實際價格反轉發生時。減少的滯後使交易者更快地走出去,減少他們的損失。然而,滯後的減少也會導致過度交易。這是指指示器提供的訊號過多。例如,該指標告訴交易者,當價格對他們只有一個小動作時,就賣出。交易者賣出只是為了觀察價格繼續保持原來的方向。有時滯後是好的,有時不是。這取決於交易者想從指標中得到什麼。這取決於交易者找到一個平衡點,並確定有多少滯後工程為他們。

DEMA最好與其他形式的分析結合使用,如價格行為分析、基本面分析和其他技術指標。

  • 發表於 2021-06-06 16:36
  • 閱讀 ( 53 )
  • 分類:金融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簡單移動平均線

...市或熊市的趨勢。 一個簡單的移動平均線可以作為一個指數移動平均線(EMA)來增強,它對最近的價格走勢有更大的權重。 理解簡單移動平均線(**a) 簡單移動平均線(SMA)是一種算術移動平均線,將最近的價格相加,然...

  • 發佈於 2021-06-03 07:35
  • 閲讀 ( 52 )

保持簡單,順應潮流

...具來幫助我們確定趨勢。這兩個工具是簡單移動平均線和指數移動平均線。 圖1: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 來源:Netdania.com 在上面的周線圖中,你可以看到2006年5月至2008年7月期間,藍20區間指數移動平均線高於紅55簡單移動平均...

  • 發佈於 2021-06-03 15:47
  • 閲讀 ( 43 )

百分比價格振蕩器-一個“優雅的指標”

...是百分比價格振蕩器以及為什麼我們會在意,我們必須從指數移動平均線(EMA)的概念開始,這對技術分析的許多方面都至關重要。 指數平均移動數 一隻股票的指數移動平均值只不過是它在一定天數內的平均收盤價,最近幾...

  • 發佈於 2021-06-04 15:26
  • 閲讀 ( 51 )

外匯交易的移動平均策略

...單移動平均線(SMA),它是給定時間段內的平均價格,和指數移動平均線(EMA),它賦予近期價格更多的權重。這兩種策略構成了以下外匯交易策略的基本結構。 關鍵要點 移動平均線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以下策略並不侷限於...

  • 發佈於 2021-06-05 01:35
  • 閲讀 ( 56 )

線性加權移動平均(lwma)

...加權移動平均(lwma)(a linearly weighted moving average (lwma))和雙指數移動平均(dema)(a doubl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dema))的區別 這兩種移動平均線的設計都是為了減少SMA固有的滯後。LWMA透過對近期價格施加更大的權重來實現這一點。...

  • 發佈於 2021-06-06 01:26
  • 閲讀 ( 45 )

移動平均收斂-發散(macd)

...係。MACD的計算方法是從12個週期的均線中減去26個週期的指數移動平均線(EMA)。 計算的結果就是MACD線。然後在MACD線上方標繪一個稱為“訊號線”的9天MACD均線,它可以作為買賣訊號的觸發點。交易員可在MACD越過其訊號線上...

  • 發佈於 2021-06-06 08:45
  • 閲讀 ( 52 )

價格區振蕩器

...於衡量當前價格與平均歷史價格的對比。該指標計算兩個指數移動平均數,是它們之間的比率。與其他振蕩因素一樣,它有助於識別潛在的超買和超賣水平,這可能意味著賣出或買入機會。 關鍵要點 價格區振蕩器的關鍵水...

  • 發佈於 2021-06-08 10:15
  • 閲讀 ( 53 )

指數移動平均

什麼是指數移動平均線(an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ma))? 指數移動平均(EMA)是移動平均(MA)的一種,它對最新的資料點賦予更大的權重和重要性。指數移動平均數也稱為指數加權移動平均數。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對近期價格變...

  • 發佈於 2021-06-09 13:45
  • 閲讀 ( 54 )

elder-ray索引的定義和使用

什麼是老雷指數(the elder-ray index)? Elder Ray指數是Alexander Elder博士開發的一個技術指標,用來衡量市場的買賣壓力。該指標由三個獨立的指標組成,分別稱為“牛市力量”和“熊市力量”,這兩個指標來自13個週期的指數移動平均...

  • 發佈於 2021-06-09 14:12
  • 閲讀 ( 52 )

三指數移動平均

...短期趨勢變化或回撥訊號,並提供支撐或阻力。TEMA可與雙指數移動平均(DEMA)進行比較。 關鍵要點 三重指數移動平均線(TEMA)使用多重EMA計算,並減去滯後,建立一個趨勢跟蹤指標,對價格變化作出快速反應。 TEMA可以...

  • 發佈於 2021-06-10 03:50
  • 閲讀 (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