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該怪誰?

每當壞事發生時,人們很快就會開始責怪。它可以簡單到一筆糟糕的交易或一筆沒人想到會爆炸的投資。一些公司寄希望於他們推出的一款從未起飛的產品,這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利潤。但有些事件的破壞性如此之大,最終會對整體經濟產生影響。次貸市場就是這樣,導致了大蕭條。但你責怪誰呢?...

每當壞事發生時,人們很快就會開始責怪。它可以簡單到一筆糟糕的交易或一筆沒人想到會爆炸的投資。一些公司寄希望於他們推出的一款從未起飛的產品,這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利潤。但有些事件的破壞性如此之大,最終會對整體經濟產生影響。次貸市場就是這樣,導致了大蕭條。但你責怪誰呢?

談到次貸危機,沒有一個實體或個人可以指指點點。相反,這場混亂是世界各國央行、房主、貸款人、信用評級機構、承銷商和投資者的集體創造。請繼續閱讀,瞭解更多有關每個參與者的資訊,以及他們在危機中扮演的角色。

關鍵要點

  • 次貸危機是 全球中央銀行、房主、貸款人、信用評級機構的集體建立, 承銷商和投資者。
  • 放貸者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在網際網路泡沫之後,放貸者自由發放貸款給那些因為資金自由流動而無力支付貸款的人。
  •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擁有一套房子的借款人正在接受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永遠也買不起的貸款。
  • 投資銀行、評級機構和對沖基金也在次貸危機中扮演了角色。
  • 渴望獲得高額回報的投資者以低得離譜的溢價購買了抵押貸款支援證券,從而**了對更多次級抵押貸款的需求。

次貸危機:概述

在我們研究導致次貸危機的關鍵參與者和組成部分之前,重要的是要進一步回顧一下導致次貸危機的事件。

2000年初,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美國經濟面臨嚴重衰退的風險。 在泡沫破裂之前,科技公司的估值大幅上升,對該行業的投資也大幅上升。尚未產生任何收入的初級公司和初創公司從風險資本家那裡獲得資金,數百家公司上市。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加劇了這種情況,世界各國央行都試圖**經濟作為應對措施。他們透過降低利率來創造資本流動性。  反過來,投資者透過高風險投資尋求更高的回報。

進入次級抵押貸款。放貸者也承擔了更大的風險,批准了次級抵押貸款給信用差、沒有資產、有時沒有收入的借款人。 這些抵押貸款被放貸人重新打包成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並**給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可以像債券的息票支付一樣獲得固定收益。但2005年夏天,消費需求將房地產泡沫推至歷史高點,次年夏天泡沫最終破滅。

大蕭條

次貸危機不僅傷害了房主,而且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連鎖反應,導致2007年至2009年之間的大衰退。 這是大蕭條以來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期。

房地產泡沫破滅後,許多房主發現自己陷入了無力支付的抵押貸款。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違約。這導致了抵押貸款支援證券市場的崩潰,抵押貸款支援證券是由這些抵押貸款支援的證券塊,**給渴望獲得巨大回報的投資者。投資者和銀行都虧損了,許多人瀕臨破產。

違約的房主最終喪失了抵押品贖回權。經濟衰退波及到了經濟的其他領域——就業率下降,經濟增長和消費支出進一步下降。美國**批准了一項**計劃,透過救助銀行業來提振經濟。 但誰該受責備呢?讓我們來看看關鍵球員。

最大的罪魁禍首:放貸者

大部分責任都是抵押貸款發起人或貸款人。因為他們有責任**這些問題。畢竟,貸款方是向信用不良、違約風險高的人提供貸款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發生這種事。

當各國央行向市場註入大量資本流動性時,不僅降低了利率,還廣泛壓低了風險溢價,因為投資者尋找風險更大的機會來提高投資回報。與此同時,放貸者發現自己有充足的資本可以放貸,而且與投資者一樣,他們也越來越願意承擔額外的風險,以增加自己的投資回報。

為了保護貸款人,抵押貸款需求增加,房價也在上漲,因為利率大幅下降。當時,貸款人可能認為次級抵押貸款的風險比實際利率低,經濟狀況良好,人們正在支付貸款。 誰能預言到底發生了什麼?

儘管銀行在次貸危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於利率下降導致房價上漲,銀行試圖緩解對抵押貸款的高需求。

犯罪夥伴:購房者

我們還應該提到那些在次貸危機中所扮演角色的購房者。他們中的許多人玩了一個極其冒險的遊戲,買了他們幾乎買不起的房子。他們能夠用非傳統的抵押貸款(如2/28)和只付利息的抵押貸款進行購買。這些產品提供較低的介紹率和最低的初始成本,如沒有首付。他們的希望在於價格升值,這將使他們能夠以較低的利率進行再融資,並將股權從房屋中取出,用於其他支出。然而,房地產泡沫不但沒有繼續升值,反而破滅了,使房價隨之呈螺旋式下降。

當他們的抵押貸款重置,許多房主無法再融資,他們的抵押貸款,以較低的利率,因為沒有股票正在創造與住房價格下跌。因此,他們被迫以負擔不起的更高利率重置抵押貸款,其中許多人違約。2006年和2007年止贖率繼續上升。

為了吸引更多的次級借款人,一些貸款人或抵押貸款經紀人可能給人這樣的印象:這些抵押貸款沒有風險,成本也沒有那麼高。但歸根結底,許多借款人只是接受了他們負擔不起的抵押貸款。如果他們沒有進行如此激進的購買並承擔風險較低的抵押貸款,總體效果可能是可控的。

使情況更加惡化的是,將資金投入這些違約抵押貸款支援的證券的貸款人和投資者最終遭受了損失。貸款人在拖欠抵押貸款上損失了錢,因為他們越來越多地留下價值低於最初貸款金額的財產。在許多情況下,損失大到足以導致破產。

投資銀行使情況惡化

放貸者越來越多地利用二級抵押貸款市場,增加了放貸者可能發放的次級貸款的數量。放貸人不再將原始抵押貸款記在賬上,而是能夠在二級市場上簡單地**抵押貸款並收取原始費用。這就為更多的貸款釋放了更多的資本,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流動性,雪球開始形成。

對這些抵押貸款的大量需求來自於將抵押貸款集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證券的資產創造,比如債務抵押債券(CDO)。在這個過程中,投資銀行將從貸款人手中購買抵押貸款,並將其證券化為債券,然後透過cdo**給投資者。

評級機構:可能的利益衝突

許多批評都指向評級機構和cdo以及其他抵押貸款支援證券的承銷商,這些證券的抵押貸款池中包括次級貸款。一些人認為,評級機構本應預見到次級借款人的高違約率,他們本應給予這些cdo遠低於給予高質量部分的AAA評級。如果評級更準確的話,買入這些證券的投資者會更少,損失可能也不會那麼嚴重。

此外,一些人還指出,評級機構從證券創造者那裡收取費用,與它們對風險進行公正評估的能力存在利益衝突。理由是,評級機構被誘使提供更好的評級以繼續收取服務費,或者他們承擔了承銷商去另一家機構的風險。

拋開圍繞承銷商和評級機構之間關係的批評不談,事實是他們只是根據市場需求將債券推向市場。

火上澆油:投資者行為

正如購房者應該為他們的購買失誤承擔責任一樣,大部分責任也必須歸咎於那些投資cdo的人。投資者願意以低得離譜的溢價購買這些cdo,而不是購買美國國債。這些誘人的低利率最終導致瞭如此巨大的次級貸款需求。

最後,個人投資者應該對自己的投資進行盡職調查,並做出適當的預期。投資者在這方面失敗了,他們將AAA CDO評級定為面值。

別忘了對沖基金

另一個讓這一局面更加糟糕的一方是對沖基金行業。這不僅透過壓低利率,而且還透過加劇市場波動加劇了問題,從而造成投資者損失。一些投資經理的失敗也導致了這個問題。

舉例來說,有一種對沖基金策略最恰當地描述為信貸套利。它包括信用購買次級債券和用信用違約掉期對沖頭寸。這擴大了對cdo的需求。透過槓桿作用,一隻基金可以購買比現有資本更多的cdo和債券,從而推低次貸利率,進一步加劇問題。此外,由於涉及槓桿作用,這就為波動性的飆升奠定了基礎,而這正是投資者意識到次級cdo真正的、質量較低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

由於對沖基金使用了大量的槓桿,損失被放大,許多對沖基金在面臨追加保證金通知時資金耗盡,因此關閉了業務。

底線

可能是多種因素和參與者促成了次貸危機,但最終是人類行為和貪婪推動了需求、供給和投資者對這類貸款的胃口。事後諸葛亮總是20/20,現在很明顯,許多人缺乏智慧。然而,市場缺乏智慧的例子不計其數。投資者總是把當前的情況推斷得太遠,這似乎是事實。

  • 發表於 2021-06-17 10:25
  • 閱讀 ( 22 )
  • 分類:金融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facebook的軟ipo到底該怪誰?

當Facebook準備在今年早些時候宣佈上市時,科技和金融行業都在大口大口大口大口大口大口大口大口大口大口,這將是一家網路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但即便由馬克·扎克伯格掌舵,該公司在股市的表現...

  • 發佈於 2021-04-24 01:11
  • 閲讀 ( 33 )

債券市場正試圖警告我們有麻煩

...市場正在崩潰。 *資料來源:FactSet 該怪誰? 金融危機後,全球量化寬鬆政策突破15萬億美元,迫使投資者購買低收益債券。事實上如此之低,以至於根據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的資料,截至2017年5月,有超過9萬億美元的...

  • 發佈於 2021-06-12 06:07
  • 閲讀 ( 53 )
alt8559
alt8559

0 篇文章

作家榜

  1. admin 0 文章
  2. 孫小欽 0 文章
  3. JVhby0 0 文章
  4. fvpvzrr 0 文章
  5. 0sus8kksc 0 文章
  6. zsfn1903 0 文章
  7. w91395898 0 文章
  8. SuperQueen123 0 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