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阻止網路騷擾這麼難

傑西卡·瓦倫蒂(Jessica Valenti)在上週的專欄文章中寫道,“如果Twitter、Facebook或谷歌想阻止他們的使用者接受線上騷擾,他們可以在明天這樣做。”從技術上講,他們可以100%有效地阻止騷擾,因為如果你停止接收所有通訊,你就停止接收騷擾。問題是,有沒有可能鈍演算法工具是有效的,而不是太廣泛?...

傑西卡·瓦倫蒂(Jessica Valenti)在上週的專欄文章中寫道,“如果Twitter、Facebook或谷歌想阻止他們的使用者接受線上騷擾,他們可以在明天這樣做。”從技術上講,他們可以100%有效地阻止騷擾,因為如果你停止接收所有通訊,你就停止接收騷擾。問題是,有沒有可能鈍演算法工具是有效的,而不是太廣泛?

007Ys3FFgy1gpysy84os7j32bc1jlb29

瓦倫蒂特別提到YouTube的“複雜內容ID程式”:

For instance, YouTube already runs a sophisticated Content ID program dedicated to scanning uploaded videos for copyrighted material and taking them down quickly – just try to bootleg music videos or watch unofficial versi*** of Daily Show clips and see how quickly they get taken down.

瓦倫蒂在這裡假設contentid是有效的。但是,內容ID和其他為版權執法服務的生硬的演算法工具被記錄在案,其效力值得懷疑,嚴重影響了****。換言之,內容ID及其同類同時太弱和太強。它們在解決版權侵權問題上的適用性已經受到嚴重懷疑;它們在解決騷擾問題上的適用性應該受到更多的質疑。

首先,contentid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夠將上傳內容與電影製片廠、唱片公司等上傳的大量版權作品資料庫進行匹配。換句話說,contentid尋找幾乎完全相同的內容。騷擾具有可預測的性質,但它仍然常常是原創內容,在不同的情況下有很大的差異。機器學習演算法最終能以可接受的精度預測騷擾嗎?也許吧,但關鍵是:即使在版權執法方面,也沒有人對內容標識系統感到滿意。影片被錯誤標記的使用者通常會感到憤怒,即使內容產業抱怨侵權行為持續,同時推動更強有力的保護,遠遠超出法律的意圖。

內容ID和它的同類同時太弱和太強

關於Content-ID的實際功效的資料非常少。它當然是聰明的,但是它仍然可以被規避。更重要的是,contentid只是另一個工具,對於版權持有者來說,這仍然是一個惡作劇的遊戲。瓦倫蒂要求她的讀者嘗試上傳一個每日節目的剪輯,並“看看他們有多快就被打倒了。”是的,事情越變越糟。然後事情又有了起色。當然很難保持一個非官方版本的每日節目剪輯。但是在YouTube上搜索“每日秀”,你就會找到它們。一個反騷擾機制,騷擾得到透過,之後被刪除,然後一次又一次地透過,令人滿意嗎?

為什麼不首先自動阻止某些內容被髮布?去年11月,我寫了一篇關於Twitter用來壓制英國國會議員盧西亞娜·伯格(Luciana Berger)的惡棍的直截了當的自動審查機制的文章。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被禁止在微博上對伯傑的某些誹謗。他們最終採用了精心設計的解決方案,在字母之間新增空格或破折號,或者只是張貼冒犯性的圖片。使用類似BotMaker這樣的工具來對付騷擾的明顯問題,BotMaker是一個很可能在Berger的案例中使用的反垃圾郵件程式,這不僅是因為它們沒有100%的有效性,而且它們顯然沒有可擴充套件性。在Twitter上向每個人擴充套件一個單詞黑名單並不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工具的攻擊性越強,過濾掉不騷擾的通訊的可能性就越大

這個工具的攻擊性越強,它過濾掉那些沒有騷擾的通訊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是人們希望接收的通訊。你可以從像Content-ID這樣的系統標記的誤報中看到這一點。例如,Content-ID記錄了一個背景中有小鳥啁啾的影片,因為它匹配了一首前衛的歌曲,背景中也有一些小鳥啁啾。或者是美國宇航局關於火星登陸的官方影片被一家通訊社拍下來的時候。或者是因為人們開始唱“生日快樂”而中斷了直播,或者是雨果獎的現場直播在頒獎典禮播出《誰博士》和其他雨果獎提名節目的片段時被打斷。

在後一種情況下,UStream使用了與Content-ID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方法,即盲演算法自動審查受版權保護的內容,而無需YouTube擁有的更複雜的上訴程式。機器人不聰明;他們無法感知上下文和意義。然而,YouTube的上訴系統並不能很好地轉化為反騷擾工具。如果你必須報告每一個騷擾事件,然後在一個來回的上訴系統中堅持到底,那麼這個系統有什麼好處呢?

即使是依靠人來報告內容和處理報告的系統本身也可能成為濫用的渠道

依靠人來報告內容的系統,甚至更多的人來處理這些報告,理論上比自動演算法對上下文更敏感,但即使是這些系統,也會成為來自各個意識形態領域的惡意行為者濫用的渠道。例如,參見目前對著名的男權活動家Stefan Molyneux提起的訴訟,他因欺詐性地利用DMCA關閉YouTube上一個專門批評其播客厭惡**的頻道而被起訴。不僅僅是版權執法機制被用來扼殺公開討論的厭女情緒。當一名婦女與街頭騷擾者對質,祕密拍攝他們的反應,並將影片上傳到YouTube上時,她的影片被刪除了,“這違反了YouTube關於**或性內容的政策。”當BuzzFeed問及被刪除的事時,YouTube發言人回應說,“我們網站上的大量影片,有時我們會打錯電話,“即使有真正的人在另一端看投訴的背景,也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但自動化系統甚至不會考慮上下文。

拿內容ID和類似的系統來結束騷擾是不現實的技術樂觀主義。瓦倫蒂引用傑克琳·弗裡德曼的話說,“如果矽谷能發明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他們就可以在自己的平臺上解決網路騷擾問題。”但無人駕駛汽車仍然沒有出現在大街上,原因令人信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通研究所研究員史蒂文·施拉多夫在接受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採訪時說:“公眾似乎認為所有的技術問題都解決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無人駕駛汽車不擅長髮現坑洞,更不擅長處理**和停車場。從理論上講,這些似乎是小細節,但在實踐中,不解決小細節會傷害到人。

內容ID的基本前提不能簡單地針對騷擾

科技能減輕騷擾嗎?產品的改變是否也能改變使用它的社群?當然。但是,模仿contentid的鈍工具是被動的反應,必然會產生更多的問題,而不是緩解已經存在的問題。內容ID的基本前提-將內容與資料庫匹配-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地轉移到騷擾的前提。而隨後的程式,旨在減輕內容ID的直率——也就是說,DMCA的撤銷和隨後的上訴程式,具體到每一個涉嫌侵權的個案——並不是一個能讓騷擾受害者受益的程式。

社交媒體公司對騷擾問題的反應乏善可陳,他們當然有能力做得更好,但做得更好仍不意味著明天就能消除騷擾。可悲的是,他們將智慧財產權執法置於使用者安全之上,但即便是智慧財產權執法在許多方面都被認為不令人滿意——無論是對內容行業、公平使用倡導者,還是對使用者。一個以內容ID為模式的騷擾解決方案很可能會導致所有人的類似不滿。

  • 發表於 2021-04-28 01:11
  • 閱讀 ( 48 )
  • 分類:網際網路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facebook的新工具是否足以阻止復仇色情的傳播?

... 為什麼還不夠 ...

  • 發佈於 2021-03-14 20:23
  • 閲讀 ( 48 )

驗證碼是如何工作的,為什麼這麼難?

...CAPTCHA?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他們和雷帕查斯有何不同?為什麼他們中的許多人如此困難? ...

  • 發佈於 2021-03-18 09:56
  • 閲讀 ( 51 )

蒂姆·伯納斯·李希望你幫助拯救網路

...有30年的歷史了,但感覺它剛剛進入青少年時代。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是每個人都需要為這個脾氣暴躁的年輕人提供指導的時候。否則,我們將冒著網路越來越糟糕的風險。 ...

  • 發佈於 2021-03-21 16:50
  • 閲讀 ( 40 )

如何處理facebook上的不良照片

...候,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個有趣的笑話,但是一旦你說了什麼,他們就會意識到你不開心,把它拿下來。 當你讓你的朋友把它取下來的時候,記得要有禮貌。這是他們的照片。他們不需要對它做任何事,他們把它移走是在幫你...

  • 發佈於 2021-04-07 20:21
  • 閲讀 ( 98 )

如何在twitter上阻止某人

...就是阻止他們。下面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一個街區能做什麼? 當你在Twitter上阻止某人時: 它們會自動解除你的跟蹤。 你會自動解除跟蹤。 你們不能再互相跟蹤了。 他們的推文不會出現在你的時間線上,即使他們給你貼標籤...

  • 發佈於 2021-04-08 09:02
  • 閲讀 ( 35 )

為什麼社交網路需要更好的攔截工具

一。 我只是有點時間。 上個月,特蕾西•周宣佈,她籌集了不到150萬美元的資金,成立了Block Party,這是一家反騷擾的初創公司,幫助人們從社交媒體體驗中過濾虐待行為。週一,Block the New York Times透過一個諷刺網...

  • 發佈於 2021-04-16 09:12
  • 閲讀 ( 45 )

新澤西州檢察官駁回推特警察照片網路騷擾案

...最高可判處18個月監禁。 公民自由倡導者表示,此案沒有什麼正當理由,檢察官也不太可能追究此案,但這讓批評者感到震驚,他們認為這是警方的恐嚇策略。這也是全國範圍內針對黑人生命問題**者的激進法律指控模式的一部...

  • 發佈於 2021-04-18 05:09
  • 閲讀 ( 37 )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因為種族、宗教或性取向而在網上受到騷擾

網路騷擾仍然是網際網路上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新的資料表明,這一問題對少數群體來說只會越來越嚴重。根據反誹謗聯盟(ADL)對美國公民進行的一項具有代表性的調查,約35%的受訪者報告說,他們因為種族、宗教或性身份...

  • 發佈於 2021-04-19 04:22
  • 閲讀 ( 37 )

阿曼達·赫斯:“我們一直認為網路騷擾是錯誤的”

...太平洋標準報》(pacificstandard)的封面故事中詳細講述了網路**文化的問題,以及**在經歷和報道網路**文化時所面臨的挑戰。作為一個飽受網路跟蹤者虐待的人,包括從**到死亡威脅的一切,她從一個與個人特別相關的職位上寫...

  • 發佈於 2021-04-25 00:38
  • 閲讀 ( 26 )

根據皮尤的調查,十分之四的網路使用者經歷過網路騷擾

根據皮尤研究公司的網際網路專案在6月份進行的一項新的調查,網際網路仍然是一個粗糙的地方。調查中,73%的受訪者曾親眼目睹過有人在網上受到騷擾,40%的人曾親身經歷過騷擾。8%的人受到過人身威脅,7%的人看到騷擾持續...

  • 發佈於 2021-04-27 17:25
  • 閲讀 ( 52 )
amc7938
amc7938

0 篇文章

作家榜

  1. admin 0 文章
  2. 孫小欽 0 文章
  3. JVhby0 0 文章
  4. fvpvzrr 0 文章
  5. 0sus8kksc 0 文章
  6. zsfn1903 0 文章
  7. w91395898 0 文章
  8. SuperQueen123 0 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