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古效應

庇古效應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術語,指通貨緊縮時期消費、財富、就業和產出之間的關係。將財富定義為貨幣供應量除以當前價格水平,庇古效應指出,當價格出現通貨緊縮時,就業(從而產出)將因財富(從而消費)的增加而增加。...

什麼是庇古效應(the pigou effect)?

庇古效應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術語,指通貨緊縮時期消費、財富、就業和產出之間的關係。將財富定義為貨幣供應量除以當前價格水平,庇古效應指出,當價格出現通貨緊縮時,就業(從而產出)將因財富(從而消費)的增加而增加。

或者,隨著物價上漲,由於消費減少,就業和產出將減少。庇古效應也被稱為“真正的平衡效應”

關鍵要點

  • 庇古效應表明,通貨緊縮將導致就業和財富的增加,使經濟恢復到“自然增長率”
  •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認為,**不能透過發行更多債券來產生“庇古效應”。
  • “庇古效應”對解釋日本通貨緊縮經濟的適用性有限。

理解庇古效應

阿瑟·庇古(Arthur Pigou)為這種效應命名,他反對凱恩斯主義的經濟理論,聲稱總需求下降導致的通貨緊縮時期更能自我糾正。通貨緊縮將導致財富增加,導致支出增加,從而糾正需求下降。

Image

歷史上的庇古效應

庇古效應是由亞瑟·塞西爾·庇古於1943年在《經濟學雜誌》的一篇文章《經典定態》中提出的。在這篇文章中,他早些時候提出了從平衡到消費的聯絡,而戈特弗裡德·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在《通論》發表的第二年也提出了類似的反對意見。

在古典經濟學的傳統中,庇古更傾向於經濟通常會回歸的“自然利率”的概念,儘管他承認,粘性價格可能仍然會阻止需求衝擊後回歸到自然產出水平。庇古將“真正的平衡”效應視為融合凱恩斯主義和古典主義模式的一種機制。在“實際平衡”效應中,較高的貨幣購買力導致**和投資支出的減少。

然而,如果庇古效應一直在一個經濟體中佔主導地位,那麼日本接近零的名義利率可能會更快地結束上世紀90年代日本歷史性的通貨緊縮。

反對日本庇古效應的其他明顯證據可能是,在物價下跌的同時,消費者支出的長期停滯。庇古說,價格下跌應該會讓消費者感到更富有(並增加支出),但日本消費者更願意推遲購買,預計價格還會進一步下跌。

**債務與庇古效應

羅伯特·巴羅認為,由於存在遺贈動機的李嘉圖等價性,公眾不能被愚弄到認為他們比**向他們發行債券時更富有。這是因為**債券券必須透過增加未來稅收來支付。巴羅認為,在微觀經濟層面,主觀財富水平應該透過國家**承擔的債務份額來減少。

因此,在巨集觀經濟層面,債券不應被視為凈財富的一部分。他認為,這意味著**不可能透過發行債券來創造“庇古效應”,因為財富總量不會增加。

  • 發表於 2021-06-04 06:20
  • 閱讀 ( 44 )
  • 分類:金融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霍爾效應(hall effect)和量子霍爾效應(quantum hall effect)的區別

霍爾效應與量子霍爾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霍爾效應主要發生在半導體上,而量子霍爾效應主要發生在金屬上。 霍爾效應是指在施加磁場時,與沿導電材料流動的電流和與電流成直角的外部磁場垂直的電勢的產生。1879年埃德溫...

  • 發佈於 2020-09-18 15:09
  • 閲讀 ( 60 )

電泳(electrophoretic)和不對稱效應(asymmetric effect)的區別

電泳效應和不對稱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電泳效應是離子物種和溶劑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對離子運動的影響,而不對稱效應是溶液中高離子濃度對離子運動的影響。 電泳效應和不對稱效應這兩個術語通常在“電解電導率”這一主...

  • 發佈於 2020-09-20 08:58
  • 閲讀 ( 55 )

惰性電子對效應(inert pair effect)和遮蔽效應(shielding effect)的區別

惰性對效應與遮蔽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惰性對效應是過渡後金屬化合物中最外層電子殼層中的一對電子保持不變的能力,而遮蔽效應則是原子中電子與原子核之間吸引力的降低。 惰性對效應和遮蔽效應是化學中討論的兩種...

  • 發佈於 2020-10-03 09:55
  • 閲讀 ( 67 )

共振(resonance)和介觀效應(mesomeric effect)的區別

共振與介觀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共振是孤電子對和鍵電子對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介觀效應是由於取代基或官能團的存在。 共振和介觀效應這兩個化學概念決定了有機分子的確切化學結構。共振發生在分子中任何一個原子上...

  • 發佈於 2020-10-11 00:39
  • 閲讀 ( 61 )

電子的(electronic)和空間效應(steric effects)的區別

電子效應和空間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電子效應是鍵作用,而空間效應是非鍵作用。 電子效應和空間效應是兩個不同的化學概念,用來描述分子中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其結構和性質的影響。電子效應描述了分子中原子間化學...

  • 發佈於 2020-10-14 13:01
  • 閲讀 ( 59 )

初級的(primary)和次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secondary kinetic isotope effect)的區別

一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與二級動力學同位素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一級同位素效應描述了斷裂鍵處的同位素替代,而次級同位素效應則描述了斷裂鍵附近的同位素替代。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KIE)是指同位素取代後化學反應速...

  • 發佈於 2020-10-15 04:52
  • 閲讀 ( 77 )

創始人效應(founder effect)和瓶頸效應(bottleneck effect)的區別

創始人效應與瓶頸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當一個種群中的一個小群體從原來的種群中分裂出來並形成新的種群時,即發生創始人效應;而當人口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而大幅收縮成較小規模時,則發生瓶頸效應還有火災。 ...

  • 發佈於 2020-10-15 12:25
  • 閲讀 ( 53 )

誘導效應(inductive effect)和電效應(electromeric effect)的區別

關鍵區別-感應效應與電動效應 感應效應和電效應是影響有機化合物化學反應的電子因素。感應效應是電荷透過原子鏈的傳輸效應,在化學鍵中產生永久偶極子。電效應是分子中π電子在攻擊劑存在下的完全轉移。感應效應與...

  • 發佈於 2020-10-19 07:47
  • 閲讀 ( 56 )

正常的(normal)和反常塞曼效應(anomalous zeeman effect)的區別

關鍵區別——正常與異常塞曼效應 1896年,荷蘭物理學家Pieter Zeeman觀察到氯化鈉中原子發射的光譜線在強磁場中的分裂。這一現象的最簡單形式被稱為正常塞曼效應。後來隨著H.A.Lorentz提出的電子理論的引入,人們對這種效應...

  • 發佈於 2020-10-20 18:17
  • 閲讀 ( 52 )

誘導效應(inductive effect)和共振效應(resonance effect)的區別

誘導效應和共振效應的關鍵區別在於,誘導效應是由於化學鍵的極化而產生的,而共振效應是由於單鍵和雙鍵同時存在而產生的。 誘導效應和共振效應與原子有關。感應效應是由於分子原子中的感應電荷而產生的。然而,當...

  • 發佈於 2020-10-23 03:30
  • 閲讀 ( 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