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收入和邊際生產成本

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收入是用來確定產量和單位產品價格的經濟指標,它將使利潤最大化。...

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收入是用來確定產量和單位產品價格的經濟指標,它將使利潤最大化。

一個理性的公司總是試圖擠出盡可能多的利潤,而邊際收益和邊際生產成本之間的關係有助於他們確定這種情況發生的時間點。在這種情況下,目標是使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關鍵要點

  • 當涉及到經營一個企業,整體利潤和虧損的問題,但會發生什麼呢
  • 這就意味著,只需再生產一個單元,就可以看到額外的成本與收入之比。
  • 根據經濟學理論,企業應該擴大生產,直到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為止。

計算邊際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包括與**商品或服務相關的所有費用。它們被分為兩部分: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不依賴於生產水平的相對穩定的持續經營成本。這些費用包括一般管理費用,如工資和薪金、建築租金或水電費。同時,可變成本是與生產水平直接相關並隨生產水平而變化的成本,如生產中使用的材料成本或生產過程中操作機器的成本。

總生產成本包括按目前水平生產產品的所有費用。例如,一家生產150個小部件的公司,其生產的所有150個部件都有生產成本。邊際生產成本是額外生產一個單位的成本。

例如,假設生產100件商品的總成本為200美元,生產101件商品的總成本為204美元,生產100件商品的平均成本為2美元或200美元÷ 100.然而,生產101單元的邊際成本是4美元,即204美元至200美元÷ (101-100).

達到最佳產量

在某個時刻,公司達到了最佳生產水平,在這個點上生產更多的單位將增加單位生產成本。換句話說,額外的生產會導致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的增加。例如,超過一定水平的增產可能涉及向工人支付過高的加班費。或者,機器的維護成本可能會顯著增加。

邊際生產成本衡量一種商品的總成本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由生產該商品的一個附加單位引起的。邊際成本(MC)的計算方法是除以變化量(Δ) 在總成本(C)中按數量(Q)的變化。使用微積分,透過取總成本函式對數量的一階導數來計算邊際成本:

MC公司=ΔCΔQwhere:MC=Marginal 成本Δ=除以變更c=總成本\begin{aligned}&MC=\frac{\Delta C}{\Delta Q}\\&amp\textbf{其中:}\\&MC=\text{邊際成本}\\&amp\Delta=\text{分割更改}\\&C=\text{總成本}\\&Q=\text{Change in quantity}\end{aligned}​MC公司=ΔQΔC​where:MC=Marginal 成本Δ=除以變動c=總成本​

生產的邊際成本可能隨著生產能力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如果將產量從每天200臺增加到201臺需要小企業購買額外的裝置,那麼邊際生產成本可能非常高。相比之下,如果企業考慮使用現有裝置從150個單位增加到151個單位,這一費用可能會大大降低。

較低的邊際生產成本意味著企業在特定的生產量下以較低的固定成本運營。如果生產的邊際成本很高,那麼增加產量的成本也很高,增加產量可能不符合企業的最佳利益。

計算邊際收益

邊際收入衡量的是當一個產品的一個附加單位被**時收入的變化。假設一家公司以10美元的單位銷售額銷售widget,平均每月銷售10個widget,併在這段時間內賺取100美元。widget變得非常流行,同一家公司現在可以銷售11個widget,每個10美元,每月收入110美元,因此,第11個widget的邊際收入是10美元。

邊際收入的計算方法是總收入的變化除以數量的變化。在微積分中,邊際收入(MR)是總收入(TR)函式對數量的一階導數:

先生=ΔTR公司ΔQwhere:MR=Marginal 收入Δ=除以changeTR=總收入\begin{aligned}&MR=\frac{\Delta TR}{\Delta Q}\\&amp\textbf{其中:}\\&MR=\text{Marginal revenue}\\&amp\Delta=\text{分割更改}\\&TR=\text{總收入}\\&Q=\text{Change in quantity}\end{aligned}​先生=ΔQΔTR公司​where:MR=Marginal 收入Δ=除以changeTR=總收入​

例如,假設一個產品的價格是10美元,一家公司每天生產20臺。總收入是用價格乘以生產數量來計算的。在本例中,總收入為200美元,即10 x 20美元。生產21臺裝置的總收入為205美元。邊際收入計算為5美元,即205美元到200美元÷ (21-20).

邊際收益如何增加?

當額外生產一單位商品所獲得的收入增長快於或收縮慢於邊際生產成本時,邊際收入就會增加。邊際收入的增加表明,相對於消費者需求,公司的產量太少,如果產量擴大,就有盈利機會。

假設一家公司生產玩具士兵。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公司花費了5美元的材料和勞動力來**第100個玩具士兵。第100個玩具士兵賣15美元,這意味著這個玩具的利潤是10美元。現在,假設第101個玩具士兵也賣5美元,但這次可以賣17美元。第101個玩具士兵的利潤是12美元,大於第100個玩具士兵的利潤。這是增加邊際收入的一個例子。

平衡邊際收入規模

對於任何給定數量的消費者需求,邊際收入往往會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均衡時,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均衡中沒有經濟利益。在現實世界中,市場永遠不會達到均衡;它們只趨向於動態變化的平衡。正如上面的例子,邊際收入可能會增加,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轉移,抬高了商品或服務的價格。

也可能是邊際成本比以前低了。當勞動的邊際收益增加時,邊際成本就會降低工人變得更熟練,採用新的生產技術,或者技術和資本貨物的變化增加產量。

當邊際收入和邊際生產成本相等時,在產量和價格的水平上利潤最大化:

先生=ΔTR公司Δ質量管理委員會=ΔCΔQEq.=MR=MC\begin{aligned}MR&amp=\分形{\Delta TR}{\Delta Q}\\\\[-9pt]MC&amp=\frac{\Delta C}{\Delta Q}\\\\[-9pt]公式&amp=MR=MC\end{aligned}MRMCEq。​=ΔQΔTR公司​=ΔQΔC​=MR=MC​

例子

例如,一家玩具公司可以以每件10美元的價格**15件玩具。不過,如果該公司售出16臺,售價將降至每臺9.50美元。邊際收入為2美元,或((16 x 9.50)-(15 x10))÷ (16-15). 假設邊際成本為2.00美元;公司在這一點上實現利潤最大化,因為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當邊際收益小於邊際生產成本時,企業生產過多,應減少供給量,直到邊際收益等於邊際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當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時,公司就不能生產足夠的產品,應該增加產量,直到利潤最大化。

當邊際收入開始下降時

當預期邊際收益開始下降時,公司應該仔細研究原因。催化劑可能是市場飽和或與競爭對手的價格戰。

如果是這樣的話,公司應該透過分配資金用於研發(R&D) 因此,它可以保持其產品線新鮮。如果一家公司認為,一旦預期利潤下降,它將無法增加邊際收入,那麼管理層就需要同時考慮其邊際收入和生產額外產品或服務的邊際成本,並計劃在兩者相交的地方維持銷售量。

如果公司計劃增加產量超過這一點,那麼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品或服務就會虧損,不應該生產。

邊際收益與邊際收益

雖然聽起來很相似,但邊際收益並不等同於邊際收益。事實上,這是另一面。邊際收益衡量的是一家公司透過銷售一個額外單位的商品或服務而獲得的額外收益,邊際收益衡量的是消費者消費一個額外單位的商品或服務所獲得的收益。

邊際收益是指消費者額外消費一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收益增量。它通常會隨著商品或服務的消耗而減少。

例如,考慮一個消費者想要買一張新的餐桌。他們去當地一家傢具店,花100美元買了一張桌子。因為他們只有一個餐廳,所以他們不需要或不想花100美元買第二張桌子。然而,他們可能會被誘惑花50美元買第二張桌子,因為在這個價格下有著難以置信的價值。因此,消費者的邊際收益從100美元減少到50美元,增加了餐桌的單位。

將兩者結合起來,讓我們回到widget maker示例。假設一個客戶正在考慮購買10個小部件。如果購買第11個小部件的邊際收益為3美元,並且小部件公司願意**第11個小部件以使其消費者利益最大化,那麼公司的邊際收益為3美元,消費者的邊際收益為3美元。

邊際分析

所有這些計算都是邊際分析技術的一部分,邊際分析將輸入分解為可測量的單位。它最早由經濟學家在19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特別是在成本效益法的應用中,即當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時的識別,正如我們上面所解釋的。

根據成本效益分析,一個公司應該繼續增加產量,直到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如果最優產出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那麼其他任何成本都是無關的。因此,邊際分析也告訴管理者在做出未來資源配置的決策時不應該考慮什麼:他們應該忽略平均成本、固定成本和沉沒成本。

例如,玩具**商可以嘗試測量和比較額外生產一個玩具的成本和預計的銷售收入。假設公司平均花費10美元來**一個玩具。同期的平均售價是15美元。

然而,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應該**更多的玩具。如果之前生產了1000個玩具,那麼公司應該只考慮第1001個玩具的成本和收益。如果生產第1001款玩具的成本為12.50美元,但售價僅為12.49美元,該公司應在1000美元時停止生產。

底線

**公司監控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收入,以確定理想的生產水平。生產的邊際成本是在生產力水平變化時計算出來的。這使企業能夠確定利潤率,併為提高競爭力制定計劃,以提高盈利能力。

最好的企業家和商業領袖能夠理解、預測邊際收入和成本的變化,並迅速做出反應。這是公司治理和收入週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 發表於 2021-06-16 07:19
  • 閱讀 ( 10 )
  • 分類:金融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邊際分析(marginal analysis)和盈虧平衡分析(break even analysis)的區別

關鍵區別——邊際分析與盈虧平衡分析 邊際分析和盈虧平衡分析這兩個概念在管理決策中被廣泛應用,以決定銷售價格和控制成本。邊際分析和盈虧平衡分析的關鍵區別在於邊際分析計算與生產額外裝置相關的收入和成本,...

  • 發佈於 2020-10-11 17:52
  • 閲讀 ( 65 )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和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的區別

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和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的區別 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之間的關鍵區別在於,平均成本是總成本除以所生產商品的數量,而邊際成本是由於商品生產或額外單位產出的邊際(小)變化而導致的成本上升。平均...

  • 發佈於 2020-10-25 05:46
  • 閲讀 ( 60 )

邊際成本法(marginal costing)和差別成本法(differential costing)的區別

邊際成本法(marginal costing)和差別成本法(differential costing)的區別 邊際成本法和差別成本法的關鍵區別在於,邊際成本法考慮的是成本的變化,以產生額外的產出單位,而差異成本法是兩個備選決策或產出水平變化的成本之間的...

  • 發佈於 2020-10-26 20:38
  • 閲讀 ( 59 )

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

什麼是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ivity)? 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是管理者在生產率管理中經常考慮的一個經濟原理。一般來說,它指出,從生產方程輸入端的輕微改進中獲得的優勢,每單位只會略微提高,...

  • 發佈於 2021-06-03 21:10
  • 閲讀 ( 28 )

勞動力市場

...會選擇後者。 微觀經濟層面的需求取決於兩個因素: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收益產品。如果**額外員工或讓現有員工工作更長時間的邊際成本超過邊際收益產品,就會削減收入,理論上公司會拒絕這種選擇。如果情況正好相反...

  • 發佈於 2021-06-15 11:58
  • 閲讀 ( 58 )

邊際成本是固定成本還是可變成本?

邊際生產成本是額外生產一單位商品所產生的成本。邊際成本是指當買方增加一個單位的購買量時,價格的總體變化。邊際成本可以幫助企業確定其實現規模經濟的水平。計算如下: 理解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是生產總成本的...

  • 發佈於 2021-06-17 03:32
  • 閲讀 ( 28 )

平均稅率(average tax rate)和邊際稅率(marginal tax rate)的區別

平均稅率與邊際稅率 瞭解平均稅率和邊際稅率之間的差別是很重要的,這樣你就可以制定一個有效的稅收計劃。如果你知道如何區分平均稅率和邊際稅率,那麼你將有一個更容易的時間,使你的應納稅額較低。 首先,計算平均...

  • 發佈於 2021-06-22 14:22
  • 閲讀 ( 65 )

機會(opportunity)和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的區別

機會與邊際成本 成本是指被認為生產一個專案或替代品的價值,而該替代品有利於決定選擇其他產品或專案。成本按其應用方式分類;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和金融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表達了稀缺性與選擇的關係。當消費者從...

  • 發佈於 2021-06-23 15:50
  • 閲讀 ( 53 )

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和平均成本(average cost)的區別

什麼是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邊際成本是由於生產單位的增加而導致的總成本的增加,或者用數學術語來說,它是總成本函式的第一個微分商。這可以表示為總成本變化和一個生產單位變化的偏導數。 利用邊際成本來檢驗一個...

  • 發佈於 2021-06-25 02:02
  • 閲讀 ( 137 )

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和壟斷競爭(monopolistic competition)的區別

...商品和服務做廣告的成本。 完全壟斷競爭的平均收益和邊際收益 在完全競爭中,平均收益(AR)和邊際收益(MR)是相等的。這意味著,當曲線繪製在圖表上時,平均收入曲線與邊際收入曲線重合。 AR=MR 在壟斷情形下,在壟斷...

  • 發佈於 2021-06-25 06:58
  • 閲讀 (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