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和傳染期(infectious period)的區別

潛伏期是指從最初接觸病原體到出現癥狀的第一個跡象的時間。傳染期是指一個人具有傳染性並能將傳染病傳染給他人的時間。...

潛伏期是指從最初接觸病原體到出現癥狀的第一個跡象的時間。傳染期是指一個人具有傳染性並能將傳染病傳染給他人的時間。

什麼是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定義:

潛伏期是從一個人最初接觸病原體到感染癥狀首次出現的時間間隔。潛伏期一詞通常被流行病學家保留並用於討論傳染病,特別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

確定人:

特定病毒的潛伏期由許多因素決定。病毒的潛伏期會受到溫度的影響。在決定潛伏期中起作用的其他因素包括病毒複製的速度和宿主的免疫系統反應有多強。只有在病原體複製了自身及其遺傳物質之後,癥狀才會開始出現。

示例:

不同病原體的孵化情況不同。例如,流感病毒的潛伏期通常只有1天,而麻疹的潛伏期約為12天。對於COVID-19,潛伏期從11天到14天不等。有些疾病的潛伏期很長,例如甲肝的潛伏期平均約為4周,水痘的潛伏期約為2至3周。

潛伏期的意義:

對傳染病潛伏期的瞭解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使人們瞭解控制措施的效果以及需要什麼樣的檢疫期。潛伏期可與傳染期混淆,但區別在於,很多時候,一個人在病毒潛伏期內沒有傳染性。然而,情況並非總是如此,COVID-19的無癥狀傳播意味著即使在孵化過程中也有一些傳染性。

什麼是傳染期(infectious period)?

定義:

傳染期是指一個人能夠首先將傳染病傳染給其他人到他們不再具有傳染性的時間間隔。傳染期較長的疾病在人群中持續時間較長,因為傳染和傳播的機會較大。

確定人:

一個人保持感染的時間取決於病毒載量和病毒的脫落時間。必須有足夠的病毒顆粒存在,才有可能出現傳染。受感染者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決定感染期,因為強烈的免疫反應可能比平常更快地將病毒清除。

示例:

一些病毒如流感的感染期約為3至7天,而另一些病毒如COVID-19的感染期至少為14天。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這就是為什麼世衛組織建議,從第一次接觸麻疹病毒開始,傳染期可以長達23天。COVID-19的感染期比最初認為的要長,因為現在認為會發生無癥狀傳播。

傳染期的意義:

實驗研究表明,傳染期長的疾病會導致更大的傳染可能性,因為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間會發生更多的接觸。同一項研究還表明,短的感染期意味著較低的感染傳播率,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於感染者不多,新出現的疾病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未被髮現。傳染期是制定隔離檢疫等控制措施的關鍵。

潛伏期和感染期的區別?

定義

潛伏期是從一個人第一次被感染到癥狀開始的時間。傳染期是指從一個人第一次能夠將傳染病傳染給他人到他們不再具有傳染性之間的時間。

人是有傳染性的

一個人在潛伏期有時會傳染,但並不總是。一個人在傳染期總是有傳染性的。

病毒生命週期

就潛伏期而言,病毒的生命週期包括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和開始複製。在感染期,病毒複製發生,但形成病毒衣殼的蛋白質也發生組裝,病毒粒子被分泌到體液中。

決定者

潛伏期由溫度、病毒複製的速度和宿主的免疫反應等因素決定。傳染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病毒載量和病毒從人身上的脫落,以及宿主免疫反應的有效性。

示例

流感潛伏期為1天,麻疹潛伏期為12天,冠狀病毒-19的潛伏期可達14天。感染期也各不相同,例如,流感潛伏期為7天,水痘潛伏期為23天,冠狀病毒-19的潛伏期至少為14天。

潛伏期與感染期比較表

總結 - 潛伏期(of incubation period) vs. 傳染期(infectious period)

  • 潛伏期是指從病毒進入宿主到癥狀明顯的時間。
  • 傳染期是指一個人具有傳染性並能傳播傳染病的時期。
  • 潛伏期和感染期都是相關的,對於制定適當的傳染病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 發表於 2021-06-26 19:01
  • 閱讀 ( 16 )
  • 分類:科學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視窗期(window period)和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的區別

視窗期與潛伏期的關鍵區別在於,視窗期是指從感染到實驗室檢測的時間,而潛伏期是指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 傳染病是由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疾病。傳染病在人與人之間直接或間接傳播。covid19是一...

  • 發佈於 2020-09-26 16:26
  • 閲讀 ( 54 )

先生(sir)和seir模型(seir model)的區別

...的個體。 暴露(E)組有已感染的個體,但由於病原體的潛伏期而不具有傳染性。 什麼是sir模型(sir model)? SIR模型或易感傳染病恢復模型是最簡單的流行病學模型之一。它是一種基本的模型。這個模型有許多衍生工具。在這個...

  • 發佈於 2020-10-01 14:55
  • 閲讀 ( 50 )

日食(eclipse)和潛伏期(latent period)的區別

蝕變期與潛伏期的關鍵區別在於,蝕變期是噬菌體蛋白和核酸在宿主細胞內合成的時間,而潛伏期是病毒基因組注入細胞到宿主細胞裂解之間的時間。 噬菌體(噬菌體)是一種專一的細胞內病毒粒子,在特定的細菌內感染和...

  • 發佈於 2020-10-12 17:41
  • 閲讀 ( 53 )

水痘(varicella)和佐斯特(zoster)的區別

...皰疹病毒的原發**毒感染,而帶狀皰疹(或帶狀皰疹)是潛伏病毒感染的再啟用。 首先,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兩種主要疾病。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主要感染。然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最初感染後,可在...

  • 發佈於 2020-10-18 08:21
  • 閲讀 ( 44 )

接種(inoculation)和潛伏期(incubation)的區別

...幾種接種技術。 圖01:使用條紋板技術接種細菌 什麼是潛伏期(incubation)? 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長要求。應為它們提供所需的營養素、水、礦物質、生長因子、微量元素等生長條件。將微生物接種到新鮮培養基中後,應保持生長條...

  • 發佈於 2020-10-19 12:02
  • 閲讀 ( 49 )

斑疹傷寒(typhus)和傷寒(typhoid)的區別

... 在大多數情況下,硬蜱是斑點發熱的媒介。經過4-10天的潛伏期後,在咬傷部位會出現焦痂。有高燒和肌痛,伴有黃斑丘疹,後來發展為瘀點性皮疹。 斑疹傷寒又分為三個小的亞類,分別是由體蝨、齧齒動物和恙蟲傳播的流行性...

  • 發佈於 2020-10-19 16:35
  • 閲讀 ( 50 )

瘧疾(malaria)和傷寒(typhoid)的區別

...於媒介蚊子的繁殖以及致病原生動物的生存。 臨床特徵 潛伏期為10-21天。通常,最初會持續發燒。隨後出現典型的間日熱或第四紀熱。伴隨著發燒,病人會出現不適、噁心、嘔吐和腹瀉。根據引起疾病的原生動物的型別,臨床...

  • 發佈於 2020-10-19 17:08
  • 閲讀 ( 45 )

潛伏的(latent)和持續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的區別

關鍵區別-潛伏性與持續**毒感染 病毒一旦進入我們的身體,我們就不會生病。病毒生長週期的不同階段必須經過才能出現臨床表現。潛伏感染是細胞週期的一個階段,定義為從感染開始到細胞外出現病毒的時間。當病毒在宿...

  • 發佈於 2020-10-20 01:11
  • 閲讀 ( 99 )

原噬菌體(prophage)和前病毒(provirus)的區別

...主體內時,其基因組並不表達其真實形式。因此,病毒以潛伏的形式存在於細菌細胞內的病毒基因組不會引起任何細胞分裂。 宿主細胞的損傷可以透過化學物質或紫外線輻射的不同方面來實現。一旦檢測到細胞發生了破壞,原...

  • 發佈於 2020-10-20 05:39
  • 閲讀 ( 47 )

投資回收期(payback period)和折現回收期(discounted payback period)的區別

回收期(payback period)和貼現回收期(discounted payback period)的區別 投資回收期和折現回收期是用來評價投資專案的投資評估技術。投資回收期與折現回收期的關鍵區別在於,投資回收期是指收回投資成本所需的時間長度,而折現回...

  • 發佈於 2020-10-24 01:41
  • 閲讀 ( 49 )
nflryp990
nflryp990

0 篇文章

作家榜

  1. admin 0 文章
  2. 孫小欽 0 文章
  3. JVhby0 0 文章
  4. fvpvzrr 0 文章
  5. 0sus8kksc 0 文章
  6. zsfn1903 0 文章
  7. w91395898 0 文章
  8. SuperQueen123 0 文章

相關推薦